“同志们,党和人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,灾情就是命令……”
2008年5月14日11点48分,随着慷慨激昂的动员,面对无地面引导、无降落标识、无气象资料并且浓云密布的5000米高空,时任
空降兵研究所所长的李振波大喊一声“跟着我”,然后第一个从机舱中跃出,这赌上生命的一跳,让入已成“孤岛”的茂县百姓,有了活下去的希望。
汶川危机,临危受命
汶川地震发生之后,位于地震中心的茂县成为进入汶川的通道,由于茂县道路受损非常严重,地面部队第一时间难以进入,加上通讯完全中断,全国人民都迫切想知道汶川、茂县内部的真实情况,但茂县位于岷江河谷之中,河谷两边高山林立,震后气象条件更是复杂难以捉摸,想通过直升机救援根本不可能,军方先后出动6次直升机救援均以失败告终,于是空降部队,成为了唯一的希望。
5月13日凌晨1点30分,李振波接到了“空降灾区”的紧急任务,作为已经48岁的老空降兵,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一线作战经验的李振波知道,这一项任务有多么的艰巨。
茂县海拔高度约1500米,周围河谷悬崖交叉纵横,群山平均海拔接近4000米,也就是说想要保证飞机安全,飞行高度必须在5000米左右,对于空降兵来说要在完全未知的环境下,在空中飞行3000米以上才能落地,并且由于起跳高度太高,空降兵在空中要漂移近10公里的距离,这一路会遇到什么完全靠运气,同时,高空环境下带来的缺氧、严寒,对空降兵来说也是非常大的考验,更重要的一点,此前他们训练的高度大多只有几百米。
但灾情就是命令,快,在抗震救灾中非常的重要,在完全不知道灾区真实情况下,按照以往的救灾情况,受灾人员在24消失内被救出的存活率在90%以上,而拖到了72小时,存活率就只剩20%-30%,能早一点进入灾区,受困人员就多一分存活的希望,迫在眉睫的形势,已经不允许李振波做过多的犹豫了,5月13日早9点,李振波带领100多名精心挑选的空降兵,搭乘伊尔-76大型运输机,火速赶往灾区。
天不遂人愿,临时改变跳伞计划
运输机抵达茂县上空,摆在李振波面前的只有黑压压的积雨云,运输机也不做犹豫,从8300米高度一头扎进能见度不足50米的云层,如果顺利穿过云层,空降还是有希望的,飞机上所有的人都在祈求,但老天给出的却是一道无解的难题。
飞机在下降到7500米的高度时,机体开始迅速结冰,当下降到7000米的时候,飞机的雨刮器已经被冻住,此时的飞机完全依赖仪表在“盲飞”,下降到6200米的时候,机身开始发出“咯吱咯吱”的响动,结冰警报灯开始闪烁,机舱内可以明显的感受到飞机在抖动,机外每秒6毫米以上的结冰速度让除冰装置形同虚设,李振波意识到如果继续强飞下去,飞机随时会因为结冰失控或者直接解体,而“盲飞”情况下,撞山危险随时存在。
无奈之下,飞机只能含恨返航。
生死,已经完全被100多名空降兵抛到脑后,哪怕是去送死,空降兵都期待着飞机再次起飞。
成都机场内,冷静的李振波召集几名空降部队的几位领导研究作战方案,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空降兵的生命安全。
第一次跳伞时100多名官兵所配备的伞具是最常规的圆伞,圆伞最大的特点就是伞衣体积大,减速缓冲能力强,平时空降兵作战时使用的均为圆伞,但圆伞也有个致命缺点,那就是不可操控,完全随风飘荡,即便是身下是万丈深渊,空降兵也没得选。
但翼型伞不一样,翼型伞体积小,容易操控,伞面张开后空降兵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下降速度和方向,能有效利用河谷之间的气流在高山之间穿行,非常适合灾区复杂的地形,但灵活意味着操控难度大,更考验空降兵的技术和临时应对能力,在选择降落点和控制着陆速度上,非常考验空降兵的能力,一般只有圆伞跳伞到一定程度的人,才能做翼型伞训练。
面对人人请战的100多名空降兵,只有22人跳过翼型伞,李振波反复思考后挑选出14人组成侦查先遣队,他自己第一个请缨。其实李振波当时的年纪已经超过了45岁跳伞年龄上限,领导并没有同意他亲自跳伞请求,但面对复杂的跳伞环境和灾区情况,李振波还是坚持加入先遣队,并写下“请战书”。
15封请战书,空降兵们何尝不是当作遗书来对待。
最终时刻到来,空降兵一跃而下
5月14日10点20分,运输机再次起飞,很快抵达了茂县上空,此时李振波全神贯注,只为寻找云层中的一丝缝隙,通过云缝观察地面情况,11时37分,机会来了,浓密的云层留出来了一个小口子,正好能从窥探到云层下的岷江江面,李振波很快沿着岷江走势找到了弹丸大小的茂县。
11点48分,飞机海拔4999米,舱门被打开了。空降兵领导大声喊道:“同志们,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……”,李振波回身对队员喊道:“跟着我”,然后毫不犹豫纵身一跃,冲进云层。
紧跟其后的还有6名空降兵,由于云层缝隙过于狭小,飞机在空中盘旋一圈,21分钟后,剩下8人紧随其后跃下飞机。
这15名空降兵在空中要自由落体1500米左右,此时险情突发,李振波的的主伞没有拉开,作为一名空降兵,伞具的收装必须是自己亲自折叠并反复检查的,保证不出现问题。此时老空降兵的作战经验让李振波冷静地分析原因,紧急处理之后,主伞成功打开,主伞打开的第一时间,李振波回头数着空中的伞面,松了一口气。
17分钟后,地面传来消息,15名空降队员安全着陆,李振波出于对后续人员的安全考虑,建议取消后续人员的跳伞任务,先期工作先由15名空降人员侦查。
有解放军的地方,就没有过不去的坎
已经与世隔绝自发救灾2天2夜的茂县群众,抬头发现了空中飘荡的一排降落伞,他们的心瞬间落了下来,激动的情绪再也掩盖不住,空降兵李玉山回忆,一位40多岁的男子一把抓住了他的手,高喊“解放军来了”,一边喊的同时那双手不断地在颤抖。
一声“解放军来了”,包含了多少深切的感情,一直以来解放军都代表着希望,战争年代解放军扛枪保家卫国,和平年代解放军双手救灾抗险,解放军一直是挡在人民面前最有力的保障。
无论有多大的困难,只要有解放军,就没有过不去的坎。
这就是中国军人的风采,向最可爱的人致敬!
李振波岷江空降兵茂县飞机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下一篇:海峡对岸怎么看解放军双航母编队?罕见一致叫好,称自己是中国人